清咸丰九年十月二十四日(1859年11月28日),曾国藩亲自率军万余人从巴河(今湖北黄冈浠水县巴河镇)出发,经黄梅入安徽,随后进驻宿松,并派麾下将领李榕、朱品隆带兵前往太湖,与原驻湖北后进援安徽的湘军主力会合。
从湖北进入安徽的军队由多隆阿、鲍超、唐训方、蒋凝学分别节制,总计约两万多人,已经先期抵达太湖(安庆属县)城外。两路湘军会合后,便对太平军据守的太湖城发起猛攻。太湖是湖北通向安徽安庆的必经之路,战略位置极其重要,是清军、太平军的必争之地。太湖争夺战实际上就是安庆之役的序曲。
(相关资料图)
当年12月底,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统大军援救太湖,在其周边扎营70余座,目的是从外侧包围进攻太湖的湘军,最终围而歼之。贵州巡抚胡林翼当时已经由黄州移驻英山,他窥破陈玉成企图后立即致书曾国藩,要曾迅速调整战略部署,仅留少量兵力监视太湖,集中精锐力量对付陈玉成的增援大军。胡林翼随后任命多隆阿为诸军总统,统一指挥前线各路人马。
善于骑战的满洲名将多隆阿
多隆阿,字礼堂,满洲正白旗人,姓呼尔拉特氏。原驻防黑龙江齐齐哈尔,咸丰三年奉调关内,先隶属钦差大臣胜保,后被编入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,咸丰八年(1858)又被调往湖北,归荆州将军都兴阿辖制。
1859年(咸丰9年),都兴阿患病辞职,多隆阿改隶湖广总督官文和从贵州迁调湖北的新任鄂抚胡林翼调遣,并于当年秋被授予福州副都统,仍然留驻安徽帮办军务。
多隆阿虽然入关征战多年,但仍然保持着关外满族人特有的气质,剽悍、质朴,精于骑射,善于马上作战,打起仗来很是勇猛;但他为人很傲慢,对南方汉人、汉族官员极为轻蔑。由于胡林翼与总督官文关系很好,又善于笼络人心,所以多隆阿对胡林翼较恭敬,乐于听胡调遣,对曾国藩则非常不敬,从不买账。
多隆阿
多隆阿的黑龙江马队并不属于湘军序列,但一直奉命配合湘军作战,因此也被认为是湘军一脉。曾国藩原本不愿意把前敌指挥权交给桀骜不驯的多隆阿,只是碍于胡林翼的面子,不得不勉强同意。唐训方、蒋凝学等湘军将领对此亦坚决反对,不愿受多隆阿辖制,曾国荃、李续宜等湘军大将听说多隆阿成了前敌总指挥,也有意拖延,迟迟不来,直到太湖之战结束后才姗姗来迟,主要就是不服多隆阿所致。这样,多隆阿能指挥的动的湘军大将就只有鲍超一人了。
鲍超
敢打硬仗的霆军大将鲍超
鲍超,字春霆,四川奉节(今属重庆)人,鲍家世代行伍,属绿营世(指世代当兵的职业军人)兵,鲍超本人以随营馀丁考补绿营缺额(顶替父职)。最初在广西提督向荣麾下当兵,随向荣转战广西,从南往北追杀太平军,不久入湖南长沙协标,后属清军胡南协副将塔齐布,以勇悍善战出名。
咸丰四年,曾国藩在长沙练勇时,相中了武艺绝伦、作战勇猛的鲍超,将他调入湘军水师营,在杨载福(后改杨岳斌)部下充任哨官,后来在作战中救了胡林翼一命,为胡林翼所赏识。咸丰六年冬天,胡林翼令鲍超回湖南招募勇丁,遂改领陆军,最初麾下仅有5营3000余人,后逐渐扩充至10营6000余将士。所部以鲍超字命名,号为“霆军”。
最初,鲍超和多隆阿一样,都隶属荆州将军都兴阿,都兴阿因病离任后改由多隆阿统辖。鲍超不仅勇悍无匹,还性烈如火,与傲慢的多隆阿水火不容,不愿意服从多隆阿指挥,只是碍于胡林翼的面子忍辱假装服从。
见陈玉成率军来攻,且攻势迅猛,鲍超欲率部在太湖附近设伏阻击,多隆阿不许,强令他带兵4000到太湖东北的小池口驻扎,以阻抗太平军主力援军的进攻。小池口远离湘军主力,但与多隆阿部较近;而多隆阿打起仗来从不顾及友军,即使是对鲍超亦不管不顾,更不肯救援,因而鲍超的霆军就成为湘军中最突出、最孤立的一部分,周边皆是太平军的大队人马,颇有些兵陷绝境的危殆局势。
陈玉成十余万大军将鲍超部团团包围,围困长达20多天,几乎弹尽粮绝,几乎要和败死三河的李续宾部一样难逃被团灭的可悲下场了。太平军见鲍超部几乎失去了战斗力,旋即开始发起猛攻,正当命悬一刻的危急之时,胡林翼派金国琛、余际昌率湖北绿营11000余人翻越天堂山水吼岭突袭太平军背后,打了陈玉成一个措手不及,使鲍超趁机率部从小池驿营垒中冲出,向太平军发起反攻。陈玉成两面作战,所部死伤颇重,军粮也被鲍超部纵火焚毁,只好于咸丰十年正月二十五日放弃太湖,连夜撤围而走。
太湖是安庆的门户,太湖失守,失去了屏障,湘军便可长驱直入,围困安庆,城中仅剩枞阳一线可与桐城相通。这时,李续宜、曾国荃率军来到安庆外围,作战中负伤的鲍超回四川原籍养伤。
曾国藩、胡林翼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再次调整了兵力部署,决定由曾国荃吉字营负责主攻安庆;多隆阿率部驻守桐城,负责阻击太平军增援部队;李续宜率部驻屯潜山、桐城之间的青草塥,为游军,
实际上是配合多隆阿打援的一支机动力量。当年5月初,太平军叛将韦志俊率部担任先锋,一举攻克了枞阳镇,使安庆完全处在湘军的重重围困下。从此安庆内缺粮弹,外无救兵,内外彻底隔绝,日已陷入绝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