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由于一些特别的原因,家长最近两个月没怎么“管”孩子。让人十分意外的是,很少考到语文第一名的孩子,这次居然考了第一名!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?反思的结果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之外,细细想想却又在情理之中。
一、家长因爱而用力过猛。
中国的家长们恐怕是世界上最为孩子操心的家长了,从小学开始就深深地陷入了对孩子的操心之中。而操心最多的莫过于日复一日的陪作业,这简直是中国大多数家长的噩梦,“不提作业母慈子孝,一弄作业鸡飞狗跳”是中国家长陪作业的真实写照。在陪作业的过程中,父母经常会发现孩子犯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“低级错误”:粗心大意、丢三落四、错别字、简单的加减法算错、看题看错、抄写抄错……而且会一而再、再而三,甚至多达几十遍的犯!恨铁不成钢的家长,耐心被挑战到极限,很多会忍不住大声喝斥、吵骂,甚至对孩子进行处罚。
二、孩子陷入被打击之中。
在家长的斥责下,孩子陷入了“因爱生恨”的家长的打击之中。“你怎么这么笨?”“能不能管好自己?”“简直无法忍受!”“你怎么回事?”“有这么难吗?”“你在干啥?”“你怎么又这样?”长此以往,孩子处于一种压迫的氛围,时时刻刻战战兢兢的,并且自信心受到打击,在家长的不断否定下,会越来越认为自己真的不行。随着挫败感的增加,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下降,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厌学,更可怕的是出现逆反心理!在这样的情况下,孩子的学习一定是被动的、低效的,孩子本身也是不快乐的,成绩不满意也就不意外了。
家长会觉得很冤枉:“我都是为了他好呀、我是恨铁不成钢呀。”是的,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,其实我们相信,孩子自己也愿意学好,也希望自己棒棒的。但是,家长更需要注意对孩子的要求合理,并使用合适的方法。
三、正确看待孩子的能力。
这一点可能是很多家长不能理解,或者说做不到的一点。我们用我们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能力来对比和要求孩子,希望孩子什么都做得很好,只能说,真的要求高了!太高了!几岁、十几岁的孩子,他们的专注度、细心能力、理解能力、自控能力真的就只有那么高,真的不能用我们认为该达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。这也是经过与孩子无数次的磨合、“较量”之后得出来的结论。如果还是觉得无法理解的家长,可以多了解下别人家的孩子的情况,说不定了解完了你就会坦然、甚至欣然,原来你家的孩子并不笨,甚至比别人家的孩子聪明。
四、多给孩子正向的鼓励。
有人说,人可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,也就是说,如果别人都总是说你行,你可能真的就变得越来越行,如果别人都总是说你不行,你可能真的就变得越来越不行。这就是否定和肯定的作用。这个案例中,以前孩子本来一直有90多分的水平,但家长的眼睛总是盯着缺掉的那几分,给予孩子的主要是挑刺和否定;而近两个月以来,把眼光从这些问题上移开,更多看到的是那90多分,并给予鼓励,最后的结果是双方都收获了欢喜和惊喜。